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学会动态
现代教育缺失了什么?关注甘肃省儿童成长现状
更新时间:2015-06-05 09:23:41  |  点击次数:1793次

本报记者胡作政 苏海琴 高枭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关注儿童成长,就是关注社会的未来。在这样一个一提教育便尴尬的特殊时代,教育孩子成了人们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事情,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在第66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本报推出一组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系列报道。报道通过大量走访我省基层一线的老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对儿童成长阶段存在的教育、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予以关注,并进行全面深入的解析。

  近期,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让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上。当今社会,成千上万的家庭普遍存在着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很多家长根本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殊不知,家庭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隔代教育致使教育偏差低效

  班上的嘉艺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很不错,学习主动,性格也活泼开朗。可是自五年级以后,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对同学的态度也大转弯,生活上更变得懒懒散散。但只要是和学习无关、与玩有关的事情,都特别感兴趣。

  房静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就是与同学的关系不融洽。她从不像其他女孩儿那样和同学凑到一起聊天,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眼神中带着淡淡的哀伤,似乎在期盼着什么。在班上,也从不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就算被提问声音比蚊子还小。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像嘉艺和房静一样,这些同学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欠了孩子的就得加倍偿还。”兰州市民于佳直言,女儿3岁前一直由爷爷、奶奶照管,接回身边后,不仅没有任何良好的生活习惯,性格也很烈。出了校门就往超市跑,进了超市见什么要什么,如果不买,便躺在地上不起来。

  在农村,许多学生因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朋友代为照管。定西市安定区新集中学校长胡林称,在农村学校,家庭教育缺失更为严重,“留守儿童”占70%以上。祖父母只管他们吃好穿暖,家庭教育、感情沟通基本是空白,成长只有顺“天命”。

  兰州火车站东路童星伟才幼儿园园长李淑艳说,孩子中,很容易看出哪些是由爷爷奶奶带的,这些孩子在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方面与其他同学差别很大。当然有些也很懂事,但多数比较内向,对事情很敏感。李淑艳认为,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隔代教育”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祖孙之间年龄相差大,“代沟”明显,心灵沟通困难大,加上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溺爱,要么放纵,使得教育畸形化。兰州市五泉小学朱宁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幽默地比喻说,由于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补偿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家庭教育功利化成才观盛行

  “长大后,是上清华好,还是上北大好呢?”这是好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常问的一句话。这句话折射出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的一种理念:成功就是上名校。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定的目标,便是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树不修不成材等教育观点仍然广泛流行在家长中间,导致很多家长只看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孩子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秦安路小学邵丽华老师如是说。教育中,家长不能对孩子实行“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否则会使孩子沦为“流水线”上的产品。

  “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不要比较”。邵老师坦言,跟风主要是家长间攀比的结果。家长的这种心理也使孩子在学习压力之外,又多了一重心理负担。面对火爆的各种课外补习市场,好多学生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的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就会猛地拔高。

  另外,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较恐慌,担心自己辅导不了,便想办法让孩子报各种补习班。邵老师认为,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了解孩子究竟是缺少知识,还是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选择课外班时,要在不产生孩子逆反情绪的情况下,对症下药,缺知识补知识,缺方法补方法。目前各种补习班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质量不高的补习班让家长和学生误入陷阱、耽误时间、损失钱财。

  在跟风式和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下,尽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仍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多发展平台,满足很多物质需求,但孩子快乐的童年却被打了折扣。兰州文理学院心理学教授付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童年不快乐的孩子身上背负的巨大压力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潜能的发展在儿童时期就被限制。更可怕的是,在学习压力的重压下,一些孩子不仅学习没变好,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了。严重的还会毁了孩子将来的生活。”

  教育方向要变管孩子为教孩子

  “教育孩子如同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得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莫兴邦比喻说,当今社会,成千上万的家庭普遍存在着教育缺失的问题,很多家长根本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然而殊不知,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

  教育孩子,仅有爱是不够的,只有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的未来。兰州市五泉小学张捷老师表示,孩子们在学校只能学到一些课本上的知识、结交到一些朋友,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模仿性很强,家长的行为很容易成为孩子的标榜。

  “棍棒教育”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孩子的成长。兰州市五泉小学老师李缓缓说,绝大多数家长给孩子立下一堆家规,不允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许去同学家串门、无条件服从家长的一切要求,必须参加奥数、英语,最少上两门以上兴趣爱好课……在功利化追求的驱使下,不少孩子被逼无奈,沿着父母们为其选择的道路狂奔。

  “父母之教,乃是教育之根本。先入者为主,根本培养好了,枝叶自然随着好,这是教养兼施之道。”著名教育家王凤仪说。

  一名基层中学老师告诉记者,他遇到过无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追究根源,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因此,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朱宁老师也谈到,现在好多家长受文化水平的限制,都是重严管而非重教育。

  李淑艳园长说,对此,她们幼儿园专门开设了“新中国式家长学堂”,家长学堂主要通过看、听、说、想、做五大领域,教家长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了解教育,培养家长用哲学思辩的眼光看问题,并进行模拟情境练习,在理念完善的基础上提升家长的实际操作能力。该学堂推行近两年来,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朱宁说,目前社会上也有许多类似于“新中国式家长学堂”培训班,但收费都很高,参加培训的家长都是重视家庭教育的,而恰恰需要培训学习的家长却因高学费或意识问题不会去参加。她建议,借助学校教育资源平台,多举办公益性以家庭教育为内容的课堂,事实上,大多数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都愿意做一名志愿者,给予授课。

  缺什么补什么,是一些学校的“逻辑”,付涛说,如果生涯教育、生命教育等一股脑儿全上,反为学校“增负”了。如何把生命教育融合到学校、家庭教育观中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健康隐忧,忽视了什么?

  关注我省儿童成长现状调查之健康篇

  面对眼花缭乱的儿童食品,不少家长无暇顾及,因此好多孩子成了“零食宝宝”。此外,缺乏爱的能力的父母,以及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有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外部环境,均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那么,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如何给儿童一个绝对安全的世界?成为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新焦点。

  垃圾食品儿童成长中的“毒瘤”

  5月22日中午,正逢学生放学高峰,记者在兰州东站小学门口看到,附近商店里和马路边摊位前围着许多学生,老板和摊主忙得不亦乐乎。记者注意到,这些学生大都买的是泡椒凤爪、鸡翅等肉类食品,还有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购买学习用品的有但不是太多。许多学生拿到零食后,直接打开边走边吃。

  为了了解的更多,记者在一摊位前买了一袋5角钱的麻辣条发现,包装袋表面有一层灰尘,图案有些褪色。更让记者疑惑的是,此麻辣袋外包装上标注着生产日期见封口处、保质期6个月的字样,可翻来覆去仔细寻找,记者仍未看见生产日期。当记者询问该摊位摊主时,摊主不高兴地拿过麻辣条说:“怎么可能呢?”,当摊主也没找到生产日期时却说:“这个我也不知道。”

  前来接孩子的刘小英告诉记者,她每天接送孩子时,都会看到这些小商店的生意很火爆,大部分顾客都是东站小学的学生。刘小英说,这些商店销售的大都是三无和膨化食品,许多学生明知吃了对身体不好,但还是喜欢吃,因此,一些商家也抓住孩子的心理,食品价格集中在5角到3元之间,吸引了很多孩子购买,有的孩子甚至形成了习惯。

  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垃圾零食为什么泛滥成灾?定西市安定区坪塬学校胡林校长告诉记者,农村成了垃圾零食的“销售天堂”,有人买无人管。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孩子上学老人会给五毛或者一块零花钱,垃圾食品既便宜又合孩子口味,自然成了孩子的不二之选。这些劣质食品能在农村地区“畅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淡薄所致。

  调查中,记者来到定西、临夏、白银等农村小学门口的小卖部,这里各种廉价劣质小食品琳琅满目,从“鱿鱼丝”、“麻辣牛筋”、“麻辣鸡丝”到“海鲜方便面”,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些食品多是用面粉裹上色素、香精,用劣质油炸成,色素、糖精、防腐剂等严重超标,同时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等一概没有。放了学的孩子纷纷走进这里,你一元我五角,买上一袋袋花花绿绿的食品后,一边大嚼一边背着书包离开。

  近年来,“大头娃娃”、“毒大米”、“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一次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兰州中医院主任医师田主任呼吁,要高度重视垃圾零食泛滥问题,尤其要关注农村孩子的食品安全,保障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心理教育缺失成长背后的“伤痛”

  近日,兰州市某小学发生了一起学生跳楼事件。这名小学生只因作业没有完成,老师要请家长,而选择了跳楼并造成重伤。兰州市某小学班主任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心理很脆弱,老师管起来轻不得更重不得。

  采访中,一位老师也表示,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有一次一个学生作业没有完成,他就问了一下原因,结果这位学生便跑到学校一角,用脚使劲踢墙壁。

  性格孤僻、行为怪异、逆反心理严重,在“留守儿童”中最为普遍。兰州文理学院的付涛教授分析说,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孩子的健康不仅是饮食方面,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付涛教授说,许多家长和老师容易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相对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现在的小孩都很聪明,他们虽无法用语言来很好的表达,但可以从行为、表情上表达出来。因此,要想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就要学会和孩子沟通。灵活的沟通方法,让孩子与家长间无秘密。

  她还指出,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等,也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现在国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视,既有政策,也有资金和配套设施,但据她调查,我省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同虚设。

  兰州市某小学的一位老师也证实了这一点。她透露说,小学课程里有一门《品德与生活》,是针对儿童心理教育的,内容很好。但这本书从学生开学发下来直至放假,都是崭新的。虽然学校有专门的心理老师,配有心理教室,但这些老师不是快退休的老教师就是校领导,课堂上不是读读书上的内容就是写作业,学校很少真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画什么,就是什么。”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健康心理,才能适应儿童教育发展的需要。

  健康成长比智慧成长更有力量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做爱吗?”

  “要珍惜生命!”“帮助残疾人!”……

  兰州火车站东路童星伟才幼儿园的课堂里,孩子们踊跃地回答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气氛活跃。园长李淑艳说,上课只有更注重让孩子亲身参与、更注重互动,孩子们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这样,无论孩子的成绩如何,都是自信、乐观、坚强的!这样的孩子,就会拥有健康快乐成长的能力。

  “孩子的童年,就是玩,就是快乐”。莫兴邦认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快乐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安全感,这对建立完善的人格品质具有很好的帮助。这就需要成年人为未成年人创设多彩的舞台,并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自由,放下你的一切“控制”。

  每个人的成长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成年人只能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付涛说,一个健全的心态,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尤其夫妻之间。家庭成员如果有不和谐,年幼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就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和情绪问题。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我们需要的教育应该是尊重生命,关注生命的健康教育。”付涛谈到,学校也应从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评价等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结合学科内容有机地融合生命教育内容,让课堂关注生命的气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阳光。希望每个孩子小学毕业后,无论成绩如何,都是自信、乐观、坚强的!

  莫兴邦说,教育需要慢工细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孩子,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引领不仅要有爱心、责任心,还要有耐心和细心。因为教育是生态化农业,而非现代化工业。


安全成长,最需要什么?

  ——关注我省儿童成长现状调查之安全篇

  2014年12月,兰州发生12岁女孩朱雅文失踪事件,其阴影至今在市民心中挥之不去,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

  近几年,随着消息来源的多元化,无论是在周边朋友圈讨论还是上网浏览新闻,关于儿童安全的负面新闻数不胜数。究竟如何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成长的环境?有关专家认为,孩子安全成长,亟须制度发力。

  成年人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

  “爸爸,前面是红灯,不能乱穿马路,这样会很危险。”兰州市五泉小学的朱宁老师说,放学后在十字路口经常会听见小朋友这样劝说自己的父母。现在的孩子通过学校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要比部分成年人强。碰上红灯时,孩子会自觉停下来等,而家长则会在车流量少时拉着孩子跑过去,这种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跟着家长学,这样会对孩子造成很大危害,孩子安全存在隐患。

  兰州市秦安路小学的邵丽华老师也有同样的看法。每次放学,她都会在公交车站看到,有些家长挤上了公交车,孩子还在车下,或孩子上了车,家长没挤上去。每看到这一幕,都会让她手捏一把汗。现在的家长在孩子安全上很重视,但日常生活中安全意识却很差。

  她说,现在好多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抱有侥幸心理,总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有些孩子才二年级就开始独立坐车回家。这样其实对孩子很不负责,有些孩子看起来很自立,但应对突发事件和事物的辨别能力还很差。

  一个孩子的安全不仅仅是学校安全,还有家庭安全和社会安全。朱宁老师说,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很重视,考虑得很细也很完善,学校专门设有安全主任,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练,通过安全网站学习安全知识,同时公安部门在各校门口设有警哨,所以真正的安全隐患是在校外。现在学校也提倡“小手拉大手”,让孩子领着家长走,因为孩子更遵守秩序。

  现在很多孩子都有暴力、自残的倾向。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跳楼、自杀?邵丽华认为,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家长应该留意孩子的心理变化,注意孩子的生活环境。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自杀、离家出走等等现象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信息途径很广,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安全教育需要时刻关注。

  兰州文理学院的付涛教授认为,家长的行为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孩子很多东西都不懂,但是他们的模仿力很强,成人的行为会成为孩子的标榜,像闯红灯、说脏话、打人等等,这些不好的习惯无形中就会为孩子所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很重要,家长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儿童安全教育要落在平时

  如果你觉得有些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你就错了,因为孩子成长的道路可能险象环生。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没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邵丽华说,首先,家长要尽好自己的监管责任。家长平时应多给孩子灌输必要的安全知识,如多向孩子讲解下水的危险性,给孩子普及急救知识,告知孩子遇到溺水、地震等紧急情况时应该如何做,提高孩子认识和辨别危险的能力。这类生活常识要和穿衣、吃饭、走路等最基本常识一起教给孩子。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看图画、看视频、讲现实案例、交流互动等形式,把远离危险、安全避险的重要性和方法说清讲透。同时,可以开设游泳课、逃生课程等,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和防溺措施。

  现在各学校门口都有巡逻警察,也有值班的保安和协警,但对学生安全的监管仍不够全面,老师和家长要高度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兰州市广武门街道一名张姓综治员说,几日前兰州某中学附近就发生了一起学生打群架事件,一些学生会选择离学校较远看不见协警的地方滋事。

  “教育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兰州市火车站东路童星伟才幼儿园园长李淑艳说,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三、四、五岁的孩子,年龄小,控制力差,安全意识差,对他们讲大道理有时行不通,于是,我们就通过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见到的、听到的,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安全方面的信息、图片资料等,让孩子们观察讨论。

  例如:幼儿有时拿着铅笔玩,把铅笔放在嘴里或者用手拿着、举着来回晃,这样很容易伤着自己或者小朋友,于是,我们就教会孩子正确的坐法及握笔方法。孩子生活中经常会碰上突如其来的事情,除了保证幼儿稳定的情绪外,我们还及时教会孩子紧急处理事情的办法,杜绝安全隐患,时时刻刻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让制度为孩子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一份全国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约有2.8亿少年儿童,占全国13亿人口的22.89%,其中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3-12岁儿童中,多数孩子安全意识淡薄,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

  2014年“六一”前夕有个统计数字:我国平均每天有19个幼童命丧车轮,一年有3万幼童因溺水离世,如果再加上高空坠落、烫伤、磕碰摔伤、火灾等意外因素,我国每年有1000万0至14岁幼童受伤,10多万幼童致死,40多万致残。

  这两组数字足以说明,当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孩子、更好地保证孩子上学放学安全,已经成为了重大课题。

  法律应该对孩子给予更多的保障,规定多大的孩子独自不能留在家里,用法律的手段来制约家长。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说,法律对成人的保护比较健全,但对孩子的保护相对比较空白。

  付涛教授呼吁说,我国虽然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但却缺乏专门保护学前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这使儿童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也为体罚儿童事件的发生留下了隐患。要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国家须建立健全对儿童的保护机制。一是要建立责任连带追究制,不仅要对体罚儿童的老师进行严肃处理,同时也要追究学校责任人的失职、渎职之罪。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家长和社会监督机制,学校向家长和社会及时公示儿童成长情况,形成无死角的监督体系。

  莫兴邦还认为,监督制约机制的缺乏是老师虐待儿童的诱因,学校和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完善管理监督制度,还儿童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总而言之,我们要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不断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智慧。

  在我省每年的众多提案中,都会提到加强安全教育。付涛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中小学安全教育切实纳入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议程。根据年龄特点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并把安全教育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课程管理中。通过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避免生命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