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学会动态
中新社:“亲友拷问”成过年回家最大心理阻碍 折射青年成功焦虑
更新时间:2015-02-03 16:18:11  |  点击次数:1402次

中新社兰州21日电(记者 张道正)“过年回家,我最担心亲戚朋友问这问那的,烦!”在兰州某家公司的“80后”杜宇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没有兴奋,反而愁绪满怀。

“在家里,感觉像犯人一样,被亲戚朋友拷问!”衣着时尚的李玲在一家百货公司做售货员,她告诉中新社记者不想回家:“每次春节回老家,高兴不了几天,就被亲友拉着去相亲,愁死了。”

工作怎么样、对象找到没、工资拿多少、房子买在哪……,“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阻挡在春节归途的,不只是一票难求的拥挤春运,还有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回家‘拷问’”。供职于甘肃某省级媒体的马天翔这样描述自己“回家过年”的心情。

2013年1月,一条“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的配图微博走红网络。“不认识我了吗?小时候还抱过你呢!”这句开场白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的强烈共鸣。据统计,这条微博吸引了20多万网友参与讨论、4万多个转发。

在“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中,罗列的发言主要围绕长辈对晚辈的婚恋、工作、生活等问题展开,并围绕不同的回答穿插了对应的后续提问。

目前,这些过年归家焦虑的外漂一族被社会称为“拷问症候群”。“拷问”的背后折射出两代人的观念差异。跟老一辈人按部就班、成家立业的思想不同的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想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我又何尝不想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但现在可能吗?房价高的离谱,成功谈何容易?!”面对询问,很多人表达出这样无奈的心声。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认为,“拷问症候群”现象折射出中国年轻一代的成功焦虑。家长、邻里和亲朋对在外打拼的子女期望很高,甚至引以为荣。但是现实中,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很多青年人生活多有不如意,造成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莫兴邦指出,也有一些年轻人为了安慰父母或者为了虚荣往日也会夸大个人情况,导致过年不敢回家面对现实,自己内心也承受着巨大压力。一怕被拷问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二怕被拷问让人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所谓的成功,从面子上有点不好意思。

莫兴邦认为,社会各界要关注“拷问症候群”现象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原因,不要让这种负面情绪衍生出扭曲的社会心态。我们的价值观里面不能仅仅只剩下输赢、成功失败。媒体应及时疏导社会情绪,遏制浮躁心态,不要让部分人的情绪波动演变为社会普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