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营经济网讯(记者高山)8日,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帮扶计划示范项目末期研讨会在兰州举行。
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副调研员苟鸿沛,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调研员高振林,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巡视员张志科,甘肃省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韩全利,法制日报驻甘肃记者站站长周文馨,甘肃中华职业教育社专职副主任蒲晓贞等领导出席研讨会。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作了题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项目,惠泽戒毒人员贫困家庭》的项目总结报告。研讨会由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左利平主持。
据悉,2014年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承接了中央财政支持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城市融入帮扶项目后,获得25万元的资金支持。为了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成立了以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博士为组长,副会长王成德教授、左利平副研究员为执行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设立了项目工作办公室,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定期研究和论证总体目标的可行性、持续性及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阶段性建设目标的自查和验收,加强项目执行的领导和协调,为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制定了《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帮扶计划示范项目实施细则》等项目管理和实施制度,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中央财政支持的25万元资金外,学会自筹配套了5万项目资金,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该项目主要资助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服务、社会福利服务、社区服务、专业社工服务四个领域的社会服务活动。救助其中的回归社会贫困戒毒人员,依托联合服务站提供各类服务、提升社区组织服务能力,协助其更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造福社会。为106个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提供物质、心理援助和社工服务,使其健康回归正常社会、降低地区犯罪率。设立联合服务站,对回归社会戒毒人员及其家属开展家属能力帮扶、家庭互动活动及戒毒人员身心健康主题培训,编印融入指南,协助其更好融入社会,降低复吸率,更好的回归幸福家庭。通过对社区组织的能力培训、研讨会等提升社区组织、NGO服务能力,以更好的服务兰州市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辐射全省,形成共同体。通过对兰州市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融入社会生活的具体帮扶和专业研究,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融入社会的路径、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据了解,项目旨在通过为100个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提供物质帮扶,改善其生活和生存条件;通过家庭互动活动,促进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为回归社会戒毒人员发展提供心理支持;通过家属培训,使家属帮扶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身心健康系列活动,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通过对社区禁毒专干、志愿者能力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和能力,促使戒毒人员尽快融入社会;通过实施项目使社区更加关注回归社会戒毒人员及其家庭,构筑家庭社会支持系统。
项目实施期间,组织举办了中央财政支持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帮扶计划示范项目社区禁毒专干与社区禁毒志愿者培训活动,培训了100名社区禁毒专干和100名禁毒志愿者;设立了兰州市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办等5个中央财政支持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家属能力提升帮扶活动及项目社区服务点;在兰州市城关区渭源路街道南昌路社区等5个街道及社区举行了中央财政支持甘肃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家属与成员互动活动、家属能力提升活动及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身心健康活动;同时,还开展了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帮扶计划示范项目中期研讨会和项目实施成效评估专家座谈会。
截至目前,项目依托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戒毒系统专业戒毒教师、街道、社区禁毒专干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为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购买了106个爱心包;与社区合作设立5个服务站;开展家属帮扶能力提升活动9次,参与人数达208人;与家庭成员互动活动12次,参与人数333人;身心健康辅导10次,参与人数410人;举办社区禁毒专干、社区禁毒志愿者社会服务能力培训2次,共100人;直接受益人数达1051人次,间接受益人数达2500人次;编印《沟通手册》、《活动设计》、《帮扶指南》1000册;举行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帮扶计划研讨会3次。
通过为回归社会戒毒人员贫困家庭提供物质帮扶,改善其生活和生存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关心、关注、关爱;通过家庭互动活动,促进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为回归社会戒毒人员提供心理援助;使家长和戒毒人员建立亲情之间的情愫,融化他们内心相互的纠结;通过家属培训,使家属帮扶能力得到提升,更好的接纳回归戒毒人员、更好的帮助戒毒人员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帮助戒毒人员幸福回归家庭;通过身心健康系列活动,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通过对戒毒人员贫困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状况的传统医学文化和心理科学普及,使他们了解毒品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使之戒断毒品,远离毒品;通过对社区禁毒专干、志愿者能力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和能力,促使戒毒人员尽快融入社会;通过实施项目使街道、社区更加关注回归社会戒毒人员及其家庭,形成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三社”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戒毒工作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