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全民健心
中国公益时报:甘肃福彩公益金支持“386199”项目精准扶贫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
更新时间:2016-07-24 13:41:38  |  点击次数:1176次
中国公益时报讯 (记者 张为夷)6月5日,甘肃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386199”群体帮扶工程项目总结研讨会召开。项目执行单位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博士介绍了项目背景与执行单位情况,副会长王成德教授作了题为《精准扶贫“386199”群体 实现甘肃和谐稳定》项目总结,就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实施过程、和资金使用情况做了详细说明。

  “38”“61”“99”精准帮扶

  “386199”群体帮扶工程项目是甘肃省民政厅在全国开展的首个以“甘肃福彩·大爱无疆‘386199’工程”为主题的精准帮扶行动,由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负责实施,通过各种捐助帮扶等公益活动为甘肃省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克服生活困难、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的发展,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数量剧增,广大农村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备受关注,他们被称为“386199部队”,“38”指留守妇女,“61”指留守儿童,“99”指留守老人,“386199”群体帮扶工程项目就是针对这部分人群开展的帮扶活动。

  根据资料,截止到2015年1月,全国共有4700万留守妇女、6000万留守儿童和5000万留守老人。而甘肃省留守妇女则为135万人、留守儿童达70万人、留守老人为75万人。甘肃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386199”群体帮扶工程项目资金30万元,重点关注甘肃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家庭,侧重于家庭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促进自我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项目团队旨在动员社区(村委会)、家庭、社会组织等组建服务站,对帮扶对象及其家属提供专业指导、物质帮扶及其他服务,充分达到了对救助对象的精准帮扶。

  项目惠及三地多人

  据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介绍:“目前项目已经在三个地方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后续项目开展摸清了路子,总结了经验。”他表示,“386199”群体帮扶工程项目自2015年9月14日率先在定西市渭源县启动后,又分别于当年9月24日、10月10日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大滩乡、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开展。活动开展现场为留守妇女发放了生活用品、留守儿童发放了学习用品、为空巢老人发放了血压计、家庭急救包等保健仪器,总价值16.2万元。同时,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项目合作单位兰州慈铭体检中心还分别在定西渭源县、武威古浪县、兰州榆中县的三个镇举行6次义诊活动,为三地农村60岁以上180位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两次。

  项目帮扶需要更多人的加入

  近年来,民政部门积极推进福彩公益金购买服务工作,民政部本级在人员培训、课题研究、助学助残以及社会福利相关信息系统研发等方面进行了试点;一些地方也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以及支持“公益创投”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386199’群体帮扶工程项目就是这样一个积极的尝试,我们的项目旨在帮助农村留守弱势群体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帮助他们有一个好的心理引导。”莫兴邦说。

  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0多万,近三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他们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失亲情,家庭教育弱化,生活质量、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均劣于受父母监护的儿童。而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已近5000万人,由于部分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着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失能无靠等突出问题,这些地区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堪忧。而留守妇女有4700万人,日常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极为缺乏安全感。据调查,69.8%的留守妇女经常感到烦躁,50.6%的留守妇女经常感到焦虑,39.0%的妇女经常感到压抑。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王成德表示:“留守妇女需要照顾老人、抚育子女、照料庄稼,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空巢老人生活孤独无助,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在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精神慰藉等方面困难较大。”他表示,我们的项目也只是关注到了有限数量的特殊群体,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部分,他们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热心机构和热心人士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