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孤独 李东朝 供图
教育、安全、亲情,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元素,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健康成长更引人深思……如何让追逐梦想的流动人群告别候鸟式的“半城市化”状态?如何避免父母为孩子外出打工挣钱,下一代却在留守中荒芜?缺乏父爱、母爱的儿童失去了家的温暖后,其教育、安全等深层次问题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
记者 李东朝 文/图
留守悲剧的追问
缺少面对挫折时的意志培养和完善的教育
因外地打工的妈妈不回来过年,今年1月20日,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的一名9岁男孩,在外婆家的厕所里自缢身亡。尽管事发地远离兰州,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思考。
“真的让人震惊!听说妈妈不回家过年,孩子就承受不了,竟然自缢身亡。”多年从事留守儿童教育的梁飞老师认为,孩子缺失父爱和母爱,只是这起悲剧的冰山一角。梁飞此前是榆中县甘草店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的负责人。他说,9岁正是孩子天真烂漫的年纪,但孩子选择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极端行为,让人看到留守儿童内心遭受的创伤。
梁飞认为,过年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是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爸妈不回家,孩子缺少家的温暖,走上不归路看似偶然,实际上爸妈不回家过年只是“留守儿童”自缢身亡的导火索而已。其实,缺失父爱和母爱,是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共同面临的现实,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长期的亲情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时候有被遗弃之感,逾四成的留守儿童感到孤僻,三成以上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梁飞说。
教育缺失的困惑
成绩下滑,隔代监管乏力,安全谁保障?
9岁的郭小磊,留守在灵台县龙门乡一个村庄整整两年,爸妈在兰州打工,一直由爷爷抚养。他天天盼爸爸回来,但春节前见到爸爸,却心生怯意。小磊说,他最害怕的是爸爸问他的考试成绩。因为贪玩,他的数学成绩只有50来分。
根据灵台县妇联提供的调查数据,灵台县拥有23.21万人,近年来平均每年有4万多人外出务工,导致大量儿童留守乡村。在全县239所学校中,各类在校学生4.47万人,其中,和小磊一样的留守儿童就达1.52万人。由于家长和留守儿童长期分离,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一是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二是学校和家庭沟通欠缺。采访中,省妇联儿童部吴凤莲部长向记者坦言,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省妇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兰州,农村留守儿童成绩优秀的占6%左右,成绩中等或一般的在89%以上。相比学习成绩,更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安全。
由于多数留守儿童是由年龄偏大的祖辈监护,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面临安全隐患,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在兰州永登县调查中发现,七山乡雄湾村1名留守儿童,因无人监护被高压电击中身亡;苦水镇下新沟村1名留守女孩独自玩水不慎溺水身亡……“这些意外事故不幸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伤。”省妇联副主席康娅红认为,留守儿童的安全困境,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如果不能及时重视并加以解决,这一问题会导致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常年从事心理学教育和研究。在他看来,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有少数儿童变得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然而对大多数留守儿童而言,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还是教育上的缺陷。亲情的缺失、学习成绩不良、监护不力及安全隐患大是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告别留守”的期盼
谁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和郭小磊比,来自安徽农村的斌斌很幸运。在父母的打拼下,马年他告别了“留守”身份。
“孩子交给老人带不安全,现在只能自己看护了!”在兰州桃海市场,12岁的斌斌忙碌着给妈妈当帮手。做了7年大蒜批发生意的周梅香,已经认识到了隔代监护的安全隐患,今年春节一过,她就和丈夫把留守在老家的儿子带到兰州。“准备在附近的银滩路小学借读。”丈夫张辉军说。周梅香夫妇只是部分进城经商者的一个缩影。不少进城来兰务工的农民工和经商者,正在试图改变家庭教育的现状,让孩子留守在自己身边成长。
可实际上,由于与户籍相关联的城乡隔离的各种政策没有改变,以及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还没有打破,大多数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仍然是“外来户”“边缘人”,无法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有专家认为,当前,政府应加大投资,大力发展和兴建全日制寄宿制学校,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在城市学习、成长创造条件,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才是当务之急。
破解困局的尝试
逐步消除留守儿童的监护“盲区”
“尽管城市学校里进城务工者子女较多,留守儿童相对较少,但每学年报名时,学校都要求对留守儿童信息逐一登记。”孔家崖第一小学校长李庆告诉记者,留守儿童在每个班上都是重点关爱对象。他认为,对留守儿童最好的保护就是来自家庭的温暖,可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无法感受得到,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事实上,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监管问题,许多农村学校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省妇联副主席康娅红说,早在5年前,甘肃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资金,由省妇联牵头,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1000所“留守儿童之家”,并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百分百覆盖行动”,经过逐年的努力,截至目前,全省“留守儿童之家”已经建成投运1248所。
康娅红认为,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新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解决儿童留守问题,不能靠单个部门、单一的手段,而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在偏远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还应该继续扩大覆盖面,逐步消除留守儿童的监护“盲区”,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编后
本报的“爸爸去哪儿”策划报道已接近尾声,尽管留守儿童问题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我们的报道,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社会部门开始有所行动,而许多农村学校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留守儿童之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百分百覆盖行动”正在进行……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监管问题,留守之爱的荒芜,将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