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全民健心
送去心灵的慰籍
更新时间:2010-03-30 15:04:00  |  点击次数:1377次
心灵的震颤
 “5.12”汶川大地震,使昔日美好的家园瞬间遭受重创,灾难在将许多鲜活的生命带走的同时,也给生还者内心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惊惧、失去亲人的痛苦、面对今后生活的忧虑等等。因此,震后心理学家指出,灾区“心理援助”目前应迅速跟进。
经甘肃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备案、甘肃省红十字会同意,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批准,《科技鑫报》和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养生保健心理咨询教育工作委员会、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组织了自己培训的心理咨询师,还向社会招募心理学专家组成心理干预小组,赶赴我省陇南灾区对中小学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受灾群众的“心理危机”。
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和《科技鑫报》联合,组建的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志愿者第一批9人经培训中心严格培训,于2008年5月28日赴陇南地震灾区,开展心理救助工作。
 
 
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抗震救灾心理援助队领队
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 莫兴邦校长接受有关媒体采访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文辉、甘肃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会长于忠正、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法工委主任石怀川为心理援助志愿者送行。会长于忠正还宣布了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志愿者人员组成。
甘肃电视台卫视频道、《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兰州晨报》、《兰州晚报》、《科技鑫报》、兰州电视台零距离、《法制日报》、兰州广播电视总台网等多家媒体的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其中兰州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制片人海万玲、《科技鑫报》记者唐小森赴灾区跟踪报道
此次抗震救灾心理援助队由民革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养生保健心理咨询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莫兴邦任队长,带领国家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深入灾区一线做以下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危机方面
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绝望、麻木、焦虑,陷于痛苦、不安的状态,常伴有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方面
 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帮助其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使之尽快摆脱困难,恢复心理平衡,从而安全地渡过危机。一般说来,大范围且严重的心理危机多出现在突发性灾难之后,因此,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就成了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激反应方面
情绪不稳,容易出现震惊、愤怒、内疚、易怒等情绪反应,有的情绪甚至处于压抑状态,表现得麻木,看似没有波澜,但其实他们的问题更加严重;思维紊乱,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经常做噩梦,总是记起灾难场景,以及与它有关的人和事;人际交往上也出现障碍,变得沉默寡言,闭门不出,不愿意与亲友交谈,过度“保护”自己。躯体上也会表现出病症,比如失眠,始终紧张,某些器官无故疼痛,食欲下降等等。
身心反应方面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灾难后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像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通常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 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 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情绪反应方面
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身体症状
疲倦 发抖或抽筋
失眠 呼吸困难
作恶梦 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心神不宁 恶心
记忆力减退 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
注意力不集中 子宫痉挛
晕眩、头昏眼花 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拉肚子
疏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主动倾听,共情关注,心理支持;
提供机会,鼓励疏泄,促进言语表述内心感受;
提供信息、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
建立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
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
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
必要时辅以行为、药物疗法。
本次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
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
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地震期间,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施援与新闻报道
经过近10个小时的艰难长途跋涉,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心理咨询中心、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共同组成的“心理干预小组”一行共9人于5月28日20时左右到达陇南市宕昌县。据该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恒介绍,受“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宕昌县共有11人遇难,306人受伤,有三位重伤人员已经送往武都进行治疗。
  当日20时,记者一进入宕昌县县城,就看到宕昌一中校园及民生广场等处搭起了蓝色的印有“民政救助”的帐篷,记者随后与该县县委宣传部联系得知,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宕昌县因灾死亡11人,受伤306人,其中重伤26人,住院33人,全县共有1219户4644间65353平方米倒塌,形成危房24537间民房,数万间民房出现裂缝。“5月12日那天地震时,我们正在学校准备上课,当时的感觉就是房屋快要倒塌了,我就喊我的学生赶快离开教室,幸好没有人遇难或者受伤。”宕昌一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
 
  据介绍,5月27日发生的两次余震宕昌具有明显震感。“昨天的两次余震我均在办公室布置有关救灾的事项,余震的摇摆幅度很大,约有10公分那么大,但据后来的统计5月27日的余震没有造成宕昌县人员伤亡,但约有1万余间已经出现裂缝的危房彻底不能住人,省建设厅等单位已经对这些危房做出鉴定,但由于没有帐篷,这些灾民仍然住在房子里。”该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恒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截止到5月28日宕昌共接到捐款140万,有价值约137万元的救灾物资运抵宕昌。目前,最为需要救灾安置的帐篷,特别是学校校舍类帐篷,还有就是在后民房安置所需要的资金。据了解,宕昌距文县260公里,由于这段路受地震影响出现塌方,时通时阻,大部分是泥沙路,夜间行车非常危险,无法继续前行,“心理干预小组”只能停留在宕昌县,由于学校暂未开课,只好赶赴文县。
 
5月30日7时,经过短暂的4个小时休整后的“心理干预小组”9人,分批来到文县重点高中文县一中和重点示范性初中文县城关中学,对灾后孩子们存在的有关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
 
  “心病”很重的师生
“我们太需要心理专家来到学校给孩子们做心理开导了,不仅孩子们现在很需要你们,我们也盼着你们早点来,因为你们是第一批来到我们中学的心理专家啊!”文县一中校长尤玉祥激动地和记者说道。“自从地震发生后,学生们一直处在惊恐的状态之下,5.12汶川大地震对文县的影响很大,当时文县漫天尘沙飞扬,多少年来我们都没有经历过这种地震,更别说学生们了,很多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厌倦心理,甚至对前途不抱任何的希望.......”尤校长说。
 自5月19日开始,文县的各个高中的高三高考班陆续复课,但由于受地震的影响文县一中所有教学楼全部成为危房,不能再继续使用,“一号教学楼被震成三部分,从整体上被分割,从外面看好像是一栋好楼,但实际上里面的教室四壁都有很大裂缝,已经被彻底损坏了。”该校一位主管后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他介绍,校园里只有试验楼损坏的较小,所有的老师现在只能在实验楼的一楼临时办公,至于什么时候结束谁也不知道。而已经复课后的高三学生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上课。“显然,‘心理干预小组’成员们的到来,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很多已经沉默了很长时间的学生们开始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开始与他人交流。
 
  “假如没有地震,我也许永远都不会流泪,可是这次地震我害怕了,我家在农村,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和家里人联系过,我不知道家里人的情况,真的,我害怕极了......地震后一开始我们没有饭吃,因为所有的饭店都关门了,我们没有地方去吃饭,房子也裂了,没有地方住,好几天之后我们才搬到帐篷里住,可是太热了,因为没洗过澡我们很多同学身上都起了痱子。”一位高三复读班的女生华林(化名)哭着告诉记者,她说她以前从来没有哭过,可这次她真的“怕了”。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高三的孩子们,高考本来就让他们已经够紧张的了,这次地震他们的心理更受到打击,地震发生的5月17日,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超过70%的学生都想高考快点结束,学生们真的受苦了。 ”尤校长说道。
 
志愿者在做一对一心理辅导    
 
 和面临着高考的学生们一样,同样面临着中考的文县城关中学初三年级的孩子们也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准备着中考。而城关中学的所有教学楼和办公楼也同样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些楼都是‘名存实亡’的,已经严重‘骨折’了,省建设厅的专家们经过仔细鉴定后说应立即停止使用,马上拆除,可是拆了我们几百名学生到哪里上课去啊!连个立足的地方都没有了!”该校校长梁贵平感伤道。他还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没有收到一点社会的捐助,他们现在用的所有帐篷都是兰州军区红军师某部本来的宿营帐篷,现在全给他们的学生们使用了,而战士们只能住在露天里。“我们没有吃的,解放军叔叔们还免费给我们做一日三餐。”一位刚参加完模拟考试的初三学生哽咽着说道。她还告诉记者,她的家也在农村,她很想家,“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家”还在不在?地震后我再也没有和家里人联系过。”中午,就在记者将要离开时,兰州军区某部已经给孩子们准备好了午餐,该校的学生也在老师的安排下有序地就餐。
 
 
记者在文县一中采访时,见到了来自文县十方乡原平村(音)约50岁左右的村民姚黛玉,当时背着背篓的姚黛玉一个人静静的站在学校的栏杆旁,等着学生们下课。
半个小时后,下课了,在从老师那得到消息的张斌匆匆赶到母亲身边,那一刻母子失声痛哭。这位母亲告诉记者,自从地震后,由于通讯不畅,她一直没有收到儿子的消息,无奈之下只能步行20多公里从山里赶到县城找儿子。“我早上5时就出发了,翻了两座山又步行20公里才赶到,我给儿子带来了吃的。”见到儿子平安后的母亲高兴地说道。
  
我们需要你们的关心
  
5月30日18时左右,记者与“心理干预小组“的两位队员,再次来到文县城关中学,对该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便疏导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恢复正常心态,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你们没来之前,我和我的同学真的很害怕,因为我们也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现在一点学习的心思也没有,不是没有中考的压力,而是面对着书本可心里总想着是不是地震了,我的父母还好吧?"肖悦告诉记者,她第一次见到我们时,并没有主动交流,而是等待着.记者第二次在文县县城的街道上见到她时,她却主动地给记者提起了电脑包。
该校的另一名学生说到5.12地震那天的情景时,不仅又紧张起来:“我们真的需要你们的帮助,看到你们我们安全多了,地震那天时我感觉文县两边的山都要塌了,似乎整个县城就要被埋葬了,世界末日就要来了,我们不知道到哪里去躲避。然后,停下来之后我给家里人打电话,可是怎么也打不通了......“说着,小姑娘大哭了起来。
  
该校九年级1班班主任杨国琴感伤地说道,:“真的,你们从外面过来这个行为就让我们的心理受到极大的安慰,我们感到了还有人在关心着我们。你们上午走后,我的一位学生告诉我,在大山深处的文县受到了你们的关注,他根本就没有想到。“
  
我们的爱心在传递
  
就在记者做完心理辅导急忙赶回文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发稿时,文县的街灯亮了,街边帐篷里的人们晚饭后已开始散步纳凉,为了第一时间将这里的采访报道发出去,我们“抢占”在指挥部唯一可以上网的两台电脑前飞速敲击着键盘,蚊虫的叮咬已没有了感觉,坐久的双腿早已麻木,第一篇稿子发出去了,赶紧理理思路写第二篇,正写得饥肠辘辘时,电脑边多了三碗方便面,文县县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热情的招呼我们:记者同志,先吃点吧,你们忙了三个多小时,还没吃晚饭,别累坏了身体。朴实的话语,让我们内心感动,爱心的传递使每个人更加坚强。
 
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心理咨询教育工作委员会、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干预小组”共为文县近2000多名师生进行了心理疏导,针对“5、12”地震造成部分学生情绪恐怖、害怕、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心理异反应和不良情绪,结合中考、高考即将来临,师生思想压力加大等实际问题,采用群体疗法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干预、放松疗法等不同形式,从“思路决定出路”、“选择大于奋斗”、“换种心态看人生”、“换位思考”等几个方面做了专题心理疏导,使师生们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心理安慰,极大地缓解了当前师生的紧张情绪,消除了部分学生的严重恐惧心理,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5月31日,心理援助小组一行将深入到文县受灾最严重的碧口地区各中小学,利用“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一特殊的时刻继续开展心理援助活动。同时,采用向学生发放“足球、蓝球、书包”等学生用品进行行为疗法。之后,心理援助小组还将深入文县最大电力枢纽站--碧口早阳变电站,对连续奋战在电力抢修一线的100多名电力专业技术人员及武警官兵进行心理干预疏导。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心理援助志愿者本次主要针对中小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灾难会在人身上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折磨一生,改变病人的性格,甚至导致极端行为如自杀和暴力。对那些经历灾难的人们,特别对经历了生离死别的人来说,哀莫大于心死,若没有外界细致入微的抚慰疏导和心理干预,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梦魇,回归正常状态。卓有成效的心理干预,能帮助灾区群众的心灵伤口最大限度被爱心缝合,恐慌不安的公众情绪很快被舒解。
 
 
巨大的伤痛应该更加沉重地刺痛我们——建起一支相当规模的心理干预队伍,势在必行。所以我们分批组建心理援助志愿者赴灾区进行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重大地震灾害由于其突发性、危险性、恐惧性,以及身边人员的大面积伤亡,会使经历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而这类心理疾病一旦得不到及时的疏导、矫正,轻者将导致神经衰弱,重者将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等严重的精神疾病,甚至引发骚乱,这对灾难后的幸存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有必要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对震后受灾人群进行心理干预,这也是救灾取得最终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首批“心理心理援助”将踏上前去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陇南文县,将对那里的受灾民众进行心理安抚,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莫兴邦任队长,副队长徐敬庆、翟国卿一行九人,进入重灾区对文县一中、城关中学、碧口、铁楼等小学进行灾后心理抚慰。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师生们的欢迎。
 
碧口重灾区兰州超高压输变电人的特殊爱心援助
 
每日甘肃网(记者莫兴邦)文县碧口报道5月31日,心理援助队早上8点从文县出发,赶到我省受灾最为严重的文县碧口镇。一路上险情不断,不时有山石滚下,山体滑坡等危险,一路颠簸、风尘仆仆赶来时,沿街看到的是碧口镇各式各样的救灾帐篷以及一排排倒塌的民房,整个碧口镇受灾的严重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记者在和路边村民交谈时了解到,现在许多灾区群众只能用自己破旧的床单、彩条布等搭建临时帐篷进行自救,本来只能住四人的帐篷却住了8到10人。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就在离镇中心不远的早阳变电站,在5.12地震发生的第二天,甘肃电力的抢修人员就一直驻扎在这里,帮助他们抢修电力,使全镇居民在灾后的第三天又“重见光明”。说来也巧,就在记者与居民交谈的过程中,碰到了一辆印有“抗震救灾,为灾区群众又见光明,奉献爱心”字样的兰州超高压输变电公司的工程抢修车,心理援助队队员们马上与他们进行了短暂的沟通和交流,随后记者跟随他们来到了驻扎在早阳变电站的临时营地。当看到身着深蓝色工服的抢修人员不顾余震的危险,依然奋战在第一线,每个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当天下午,心理援助队队员又与兰州超高压输变电公司抢修人员翻山越岭,来到碧口镇被地震夷为平地的中庙乡坪里小学,将自发捐助的5200元现金及书包、文具盒、跳绳、毽子等价值3500元的物品送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度过一个特殊而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当天晚上,心理援助队在早阳变电站的帐篷里与电力抢修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安抚,让他们说出了自己的工作压力以及对余震的恐惧,缓解了他们积聚在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使他们更加安心地工作。兰州超高压输变电公司总经理胡来林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文县,关注被遗忘的碧口镇。
 
 
 
心理援助灾区共庆难忘“六一”
 
每日甘肃网(记者莫兴邦)文县报道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心理援助队与西部商报“爱心礼物”车队从碧口出发,一同驱车来到铁楼乡中心小学,为这里的孩子们送来了书包、课本、作业本、篮球、排球、玩具熊等爱心礼物,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开心而又难忘的节日。
 
据了解,陇南文县铁楼乡有1万多村民,其中2600多名村民是文县唯一的白马藏族,他们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生活习惯和这里的村民基本相同。铁楼乡共有7所1到6年级的小学和8个教学点,49名老师、952名学生。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3个教学点的教室全部倒塌,仅有的3栋教学楼也全部裂缝,幸好无人员伤亡。据校长胡爱平介绍,这次捐赠是地震以来学校收到的第一份礼物,现在孩子们拿到了爱心礼物,开始与心理老师谈心、交流沟通,最后,大家一起在学校里的院子里高兴地跳起了“锅庄舞”。
5.12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儿童节,看到孩子们甜美的笑容,伴着他们欢快的舞蹈,记者也衷心地祝福文县每一个少年儿童都能驱走心中的阴影,将歌声与微笑永留心中,未来能够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方法
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好好休息,并且和幸存的亲朋在一起,尽量避免独处;要向亲人、朋友或相关单位说出你的需要;要在伤害与伤痛过去之后,想办法让你的生活作息尽量恢复到灾难发生前的状态;要听听孩子们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可让他们用游戏或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要让你的孩子回到学校,参与集体活动,帮助孩子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来;不要隐藏你的感觉,试着把你的情绪说出来,并且让亲人、朋友一起分担你的悲痛;不要因为不好意
思或者忌讳,而避免和别人谈论这次经历,让别人有机会了解你、关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