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学会动态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委托课题“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兰州召开
更新时间:2018-11-18 17:19:41  |  点击次数:2686次
 

本网兰州讯(记者昊霖)20181118日,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重大委托课题“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兰州文理学院召开。

课题组邀请了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巡视员、甘肃省三农问题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治科,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博士,甘肃社区科普研究会秘书长牛占虎,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会长朱浩源,酒泉市实验中学教师柴靖,甘肃晋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杰等作为指导专家,课题研究组成员、酒泉市实验中学高级讲师辛永林就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预期、实施过程和研究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开题报告由课题研究组组长、兰州文理学院王成德教授主持。

课题组成员辛永林介绍说,“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510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作《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自此,围绕“精准扶贫”的政策研究、资金筹措、扶贫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由于受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甘肃省共有86个县,其中58个县分别属于秦巴山片区、六盘山片区和藏区等三个片区的连片特困县,还有17县属于不在国家扶贫片区内的插花型贫困县,贫困县占比87%。近年来,根据中央工作安排部署,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举措。甘肃省教育厅聚焦贫困群众对接受教育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教育精准扶贫的突破口、着力点和路线图,出台实施了“9+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留守儿童等9个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这些教育精准扶贫的“组合拳”,通过政策倾斜、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对贫困地区教育的硬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甘肃,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导向,甘肃省教育厅主要从以下十个方面研究和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准识别,着力建设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二是补短板,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是兜底线,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四是拔穷根,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五是建机制,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六是缩差距,着力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七是全覆盖,着力健全学生资助保障体系。八是重倾斜,着力落实各项招生扶贫政策。九是保优先,着力促进老区教育跨越发展。十是多关爱,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课题组组长王成德教授说,在甘肃研究教育精准扶贫势有助于达成教育精准扶贫的思想共识。科学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教育精准扶贫的攻坚阶段,通过研究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有助于贫困地区学校管理者达成“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的共识;有助于掌握教育精准扶贫的紧迫问题。发现问题是研究的基础,通过深入实际的现场考察、访谈、调查研究,进一步掌握贫困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最需解决的迫切问题。有助于形成教育精准扶贫的专家方案。合理方案是研究的根本,通过开展专家咨询、研究讨论,在精神扶贫、心理扶贫、教育扶贫三个层面的形成符合甘肃实际、便于实际操作的顶层设计方案。

研究内容方面,该研究围绕精神扶贫,研究如何推进两项计划(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计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计划),从而丰富贫困地区师生和家长的精神世界。围绕心理扶贫,如何开展三大工程(心理文明提升工程、阳光心理援助工程、亲子关系优化工程),从而培植贫困地区学校师生的心理文明水平、弱势群体的阳光心态和特殊家庭的亲子关系。围绕教育扶贫,如何落实四大行动(学校文化建设行动、书香校园打造行动、特色课程开发行动、艺术人才培养行动),从而促进贫困地区学校的文化繁荣、内涵发展。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莫兴邦博士说,这个课题是个教育精准扶贫的系统工程,政治站位高、定位准确、把脉精准、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课题要把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研究,把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宝”要压在年轻人身上,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路径,决不能只是表面看到的贫穷问题,其本质是解决供应链的问题,尤其是要把供应链的服务端链接到乡村的产业端。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青年去乡村应该和已有的好模式结合起来,不要让无谓的试错成本消耗了自己。必须注意“转型性贫困”。目前解决的原生性贫困,就是基本的温饱问题,然而随着未来的发展,很多社会性问题为未来贫困埋下种子。课题调查问卷根据人群形成不同的版本,选贫困县尤其是少数民族县区作为重点调研地区。课题抓好服务细化、自主创新、预测分析、教育引导、智库建设等内容,提升和增强教育精准扶贫的软实力、竞争力、推动力、调控力、保障力、带动力和创造力。加强掌控为后续工作开好头。课题还可考虑为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工程做好保障,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同时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教育,就地取材加入家庭、家教、家风活动。

牛占虎说,建议课题加入职业教育的扶贫,尤其是加强毕业出口的精准指导,抓好贫困县特岗教师的工作指导。

邢杰说,教育精准扶贫离不开农村教育扶贫,呼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支持和精神扶贫。

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巡视员张治科提出,课题研究中建议删去“文化扶贫”,文化扶贫的概念太大,应该切合题目改成教育扶贫。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增加交流讨论法。整个课题研究要注意教育精准扶贫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和城乡扶贫相结合,和净化社会环境相结合,与党建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和制度建设相结合,防止教育经费的使用浪费。

 

据悉,该课题组成员来自兰州文理学院、永登二中、西固区福利一学、酒泉市实验中学、兰州大学附属小学、省心理咨询师学会、西北师大附中等,课题即日起启动,将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研究针对办学硬件条件逐步改善的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探索如何进一步开展精神扶贫、心理扶贫、教育扶贫三个领域的新路径。形成《甘肃省贫困地区学校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与新路径》等一批成果,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