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学会动态
甘肃日报:暑假 如何让孩子过得安全又快乐
更新时间:2018-08-08 21:23:59  |  点击次数:939次

【看点】暑假 如何让孩子过得安全又快乐

孩子们在游泳馆戏水。(资料图)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 文洁

炎炎夏日,孩子们正在过暑假。选择何种方式健康而快乐地度过假期,让许多家长费尽心思。日前,记者走访有关部门,采访了部分教师、家长等。下面,谈谈他们的喜和忧,告诉大家怎样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又愉快的暑假。

孩子放假了 家长怎么办

放暑假了,孩子高兴,但家长却高兴不起来。

作为上班族尤其是双职工的家长,孩子怎么办成了烦心事。让孩子一个人在家,不放心;带孩子一起上班,也不太妥当。

6月初,兰州市民曾钰就开始寻找假期托管班,考察了四五家托管机构后,曾钰最终将孩子送回老家,交由老人照看。

“托管班大部分时间就是让孩子做作业,看动画片、课外书籍,感觉学不到东西。”曾钰说。

也有不少家长考虑过假期将孩子送往托管机构,但发现托管机构大多只是解决了“孩子有地方去”的问题,而家长更希望孩子在托管机构能够学习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李萍是一位二孩妈妈,平时两个儿子由老人和李萍夫妇分开带。李萍说,假期两个儿子都交给了我爸妈,男孩儿太调皮,一刻也不消停,两人时不时还会打架……老人精力有限,最后我们把老大接了回来,每天带着他一起上班。“每到假期,总会有人带着孩子来上班……”李萍表示,实属无奈。

还有一些家长选择假期带孩子旅游。王雯思是天水一所中学的教师,每年假期都会带孩子出去游玩。“带孩子旅游,既增长了孩子的见识,又增进了和孩子的感情。”但王雯思也表示,假期带孩子旅游存在诸多不便,景点游人扎堆,车票、住宿都紧张,出行安全问题也让人担忧。

也有家长假期索性将几家孩子集中起来“拼养”。今年暑假,“全职妈妈”朱彤担负起了“临时妈妈”的职责,将3个孩子“拼养”在一起。朱彤的儿子今年6岁,“拼养”的另外两名孩子分别是8岁和4岁,是邻居以及朱彤好友的孩子。

朱彤告诉记者,她每天要为孩子们准备午饭和晚饭,督促孩子们完成假期作业。为了让“拼养”不乏味,家长们也是“各显神通”,请外教给孩子们上英语课,让孩子们学习儿童礼仪知识,亲自上阵给孩子们教授茶艺,抽时间带孩子去户外扎营。“每天要带3个孩子,确实不轻松。但朱彤发现,孩子们在一起学会了谦让和分享,两个大孩子会在饭前摆餐具、盛饭,饭后擦桌子、洗碗。吃水果的时候,会先给小妹妹……”几位家长都看到了孩子们变化,他们说这样的假期才有意义。

快乐过暑假 安全是第一

每年假期都是学生安全事故的高发期,溺水、交通事故、坠楼、烧烫伤等意外伤害事件频发,令社会各界揪心。

甘肃救援队今年已参与溺水救援17起,7月以来,共接到3起溺水救援请求,其中2起为青少年溺水事件,一起发生在兰州市,一起发生在陇南成县,队长於若飞告诉记者,今年由于黄河水上涨,河边大多有人值守并拉起警戒线,故溺水事件相对较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蓝天救援队共参与救援行动893起,其中水域救援占到40%,事故中绝大多数受害者是儿童。

7月22日,广河县一名5岁女孩,意外误吸大头针。9小时后,被送往甘肃省人民医院救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治疗,最终顺利取出大头针。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指出:目前,意外伤害是我国0至19岁青少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所有死亡的40%至50%,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跌倒/坠落是前三位伤害死因。每年7至9月是溺水、道路、坠落高发期。《报告》显示,来自全国伤害监测系统的门急诊监测数据,1至4岁儿童,家中是伤害发生最多的场所,跌倒/坠落是门急诊病例最常见的伤害类型。

无论如何度暑假,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记者走访中,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假期中,学生和家长一定要警惕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安全地过暑假,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重视。

寓教于乐 假期更有意义

让假期回归本意,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这是每个家庭的愿望,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冉丽萍是一名全职公益人,一名2岁孩子的母亲。她认为,假期就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而不是被关在家或者培训班。这个暑假,冉丽萍组织了几场自然教育亲子活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带孩子去植物园,观察昆虫;和孩子一起去农场,去认识农作物,观察各种作物的叶子……”冉丽萍告诉记者,自然教育可以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自理,训练孩子的眼力、专注力,增加孩子的自然知识和经验,让他们去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与完美……“假期不应该只是在家写作业,上辅导班,去户外,远远比困在家和教室更有意义……希望有更多人发起、组织多样的活动,让孩子的假期活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社区开办了假期小课堂,开展的参观科技馆、污水处理厂,皮影制作,普及青少年性教育等活动,都吸引着孩子。但由于名额有限,只有一部分儿童可以参加,但也只能选择两三项活动。另外,社区的活动主要针对6至12岁儿童,6岁以下小朋友被“拒之门外”。

7月26日下午,胡涵瑜和妈妈顶着烈日前往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社区参加活动,孩子们要动手绘制团扇。胡涵瑜的妈妈告诉记者,独生子女比较孤单,女儿特别爱参加社区的活动,能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希望社区多组织活动,能增加一些名额,让孩子们过一个自己喜欢的假期。

甘肃明睿心理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季春晖介绍,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适当选择一些课外辅导班。家长协助孩子制订丰富的假期计划,检查每天的完成情况,训练孩子的自立能力,也可以让孩子参加夏令营、研学等活动,学会与人沟通,相互协作。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安全知识、科普知识、急救知识等。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会长、兰州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王成德教授说:“让假期回归本意,就是要把假期还给孩子,让他们过一个既充分休息,又拓宽视野,既文明健康,又快乐有益的假期。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孩子们还需要大量来自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可以利用假期,让孩子接近自然,接触社会,丰富阅历,陶冶情操,锻炼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教育部门也多次要求,各地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合理控制学业负担、预防沉迷网络和游戏、帮助养成劳动节约习惯、关爱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等,提倡安全教育第一,健康成长最为重要。

但从目前现状看,学校和教师依然布置大量文化课作业需要完成,且作业形式较为单一,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布置不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科技和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保持锻炼身体习惯严重不足。作为家长,缺乏亲子沟通、陪伴引导、示范引领,存在盲目跟风攀比等。

“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开展家长课堂,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培训,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家长要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帮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共处及生存。比如引导孩子在学做家务中提高生活能力,在学会理财中珍惜劳动成果,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在学会时间管理中懂得珍惜,在阅读活动中提升文化素养,在旅游活动中拓展视野,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中提升社会责任感。”兰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